来源:资讯浏览次数:885发布时间:2024-04-15 23:51:10
一年一度的港圈盛事,香港电影金像奖快要开始了。
这一届《白日之下》以16项提名领先,不出意外,它和《年少日记》(12项)应该是最大赢家。
最佳女主角的竞争,基本上毫无悬念,《白日之下》的余香凝稳了。
一来和她竞争的其他几位女演员,实力都不太强。
二来她已经接连拿下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香港网络影评人HIGHLIGHT大奖,该拿的奖都拿了。
三来,余香凝的表现出彩,她身上的那股子英气,和角色非常贴合。
42届金像奖,最大的悬念来自最佳男主角,任何一位拿奖,都是有可能的。
5位入围者,实力都很强,先来说《金手指》的梁朝伟。
他饰演的程一言,和之前的角色反差比较大,看得出来伟仔花了不少心思,后期的那种自信、癫狂,由内而外散发,充满了魅力。
也许为了从票房上考虑,还给他安排了一场惊魂逃难的戏份,各种枪林弹雨和吊钢丝。
伟仔拍这段戏虽然辛苦,但对表演和整部电影没有加成,反而使影片前后割裂严重,以至于口碑不佳。
不过他细腻的表演,在此已经赢得了认可,还拿了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和香港网络影评人HIGHLIGHT大奖。
假如这次再拿金像奖,将是他第六次封帝,如果不拿的话,依然没有人打破他的纪录。
曾经凭借《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无间道》《2046》,拿过5次最佳男主角。
接着是《毒舌大状》(毒舌律师)的黄子华,他拿奖也是有资格的。
第一,在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他已经拿到2023年度「最佳电影角色奖」。
这是子华神入行以来首个电影奖项,意义非凡,由他的偶像许冠文为其颁奖。
第二,电影《毒舌大状》在香港卖了1.15亿港币,成为首部破亿的港片,创造了纪录。
影片的卖座,极大的鼓舞了电影工作者,起到了救市的作用。
这个有点像当年周星驰的《少林足球》,拯救了低迷的香港电影,然后在金像奖大杀四方。
第三,黄子华的表演很有感染力,把他的栋笃笑直接搬到了法庭,喊出了向不公作战。
当然了,喜剧演员在奖项上一直不受认可,能拿奖的屈指可数。
然后是《年少日记》的卢镇业,他算是5位提名者,比较弱的一位。
电影中,他饰演一位教师郑有俊,通过一封没有署名的遗书,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充满暴力与遗憾的往事。
郑有俊这个角色,分别由三位演员饰演,少年、童年和成年,此举无疑分散了卢镇业的戏份。
卢镇业的表演是过关的,奈何其他几位实力太强,所以提名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肯定,毕竟还年轻。
难得的是,卢镇业并不是专业的表演科班出身,他是以导演身份入行。
接着是《白日之下》的林保怡,这是他首次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导演简君晋一开始就找他演院长,但林保怡当时拍摄《叹息桥》,抽不出身来。
后来天下一电影公司投资这部电影,老板古天乐想亲自演院长的,但化过妆之后,发现不合适。
在一次聚会的饭局,古天乐和林保怡重提《白日之下》,他认真看过之后,决定接下。
林保怡觉得这个角色足够“变态”,自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拍摄过程中,他本人非常厌恶这个角色,甚至都不敢照镜子。
等到拍完之后,他立马从角色中抽离出来,然后剃了胡子,这才敢在镜子面前正视自己。
林保怡在塑造角色的时候,给他安排了一个自洽的逻辑,他觉得自己照顾这些老人和低智的女人,有权力欺负他们,是理所当然的。
这一次林保怡拿奖的呼声很大,但女主角余香凝的拿奖,再考虑到金像奖有可能平均分配的话,那样对林保怡来说有点损失。
最后是《第八个嫌疑人》的大鹏,先来分析他为什么很难拿奖?
第一,金像奖的保守性,迄今为止影帝里面,只有一个李连杰是特殊的。
李连杰当年凭借《少林寺》出名,但这部电影是合拍片,香港电影人主导。
之后到香港发展,在嘉禾和徐克的推动下,才成为古装片里的一代宗师。
如今李连杰又身在他国,将其归为内地演员或香港演员都不合适。
这样算起来,内地男演员,在金像奖影帝这个奖项上颗粒无收。
至于提名,大鹏倒不是第一位提名的男演员,最早是第7届的达式常凭借《书剑恩仇录》入围,但那一次碰上三部电影入围的周润发,《监狱风云》《秋天的童话》不敌《龙虎风云》。
然后是第21届的胡军和刘烨,输给了周星驰的《少林足球》;第29届,《十月围城》的王学圻,不敌《岁月神偷》的任达华。
第31届,葛优和姜文,凭借《让子弹飞》,双双提名最佳男主角,再加上刘青云的《夺命金》和《窃听风云2》,都没能打过刘德华的《桃姐》。
第34届,《亲爱的》黄渤输给了刘青云的《窃听风云3》;37届,田壮壮的《相爱相亲》,不敌古天乐的《杀破狼·贪狼》。
最年轻的一位是39届凭借《少年的你》提名的易烊千玺,最后输给了太保的《叔·叔》。
第二,大鹏为这部电影下了不少功夫,先是增重20斤,之后又减肥30斤。
表演上也突破了他以前的桎梏,做到了和角色的贴合,奈何这次的对手都很强,胜算不大。
说完了大鹏很难拿奖,也聊聊金像奖为什么需要他拿奖。
自198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走过了40多个年头,早期刚创办的时候,大胆颁发给新人,推动了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发展。
后来随着一些协会的加入,慢慢形成小圈子文化,受到不少人的批评。
比如吴镇宇就说过:香港的娱乐圈,讲运气、讲人脉、讲观众缘,但是就不讲实力,实力是放在很后面的。
杜琪峰也炮轰过,做得出色演员没有奖,做得普普通通就拿奖。杜sir先后多次拒绝出席颁奖典礼。
尤其是近几年的颁奖,有时候可能是大的电影公司发力,让自己公司的艺人拿奖。
有的是为了敬老,平衡各方声音,反正就是不考虑电影的好坏和演员的表演。
90年代左右,香港电影如日中天,一年200多部影片,自然能选出好的作品,竞争力也比较大。
如今一年的产量撑死几十部,再加上市场的缩小,影响力越来越小,金像奖的关注度也在逐年下降。
假如42届金像奖,能将影帝奖杯颁给大鹏的话,一定能带来话题和讨论度。
大鹏拿奖,将是创造了历史,而金像奖如果趁此机会放开影片参选标准,说不定可以打造成为华语电影最具含金量的一个奖项。
当然了,按照尔冬升他们的保守性,应该不会放开,所以大鹏的希望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