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资讯浏览次数:155发布时间:2024-04-14 02:16:39
4月9日起,由滕华涛导演执导,白宇帆、于和伟、夏梦等领衔主演电视剧《城中之城》在CCTV-1黄金档与观众见面,爱奇艺同步播出。电视剧《城中之城》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上海作家滕肖澜的同名长篇小说。
小说《城中之城》首发于2018年《收获》长篇专号(夏卷),曾获评中宣部2018年十部“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它以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为背景,展现了银行新人陶无忌(白宇帆 饰)、支行副行长赵辉(于和伟 饰)以及审计负责人苗彻(王骁 饰)之间围绕利益与初心的一场激烈对决。
电视剧《城中之城》海报
这并非滕肖澜的小说第一次被影视改编。2022年3月,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心居》同样由滕华涛执导播出。那部由海清、童瑶、张颂文、冯绍峰等主演的家庭情感剧讲述了当下新老上海人围绕房子衍生出的种种悲欢交集。滕肖澜是当时《心居》的唯一编剧。
到了《城中之城》,滕肖澜并不是编剧,但她看过片花,对正片充满了期待,“片花很吸引人,可以看出主创团队的功力。期待《城中之城》能够收视口碑双丰收。”
在《城中之城》开播之际,滕肖澜就小说原著、小说的影视化改编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专访。
滕肖澜
【对话】
澎湃新闻:这是第二次和滕华涛导演有“文学+影视”的合作,感觉如何?
滕肖澜:滕导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导演,无论是之前的《心居》,还是这次《城中之城》,都让我能够感受到他对艺术的认真和执着。对于不同题材的作品,他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跟他合作得很愉快,也很受益。
澎湃新闻:小说《城中之城》写于什么时候?当时怎么想到要写一个两代金融人面对职业抉择的故事?
滕肖澜:《城中之城》从2015年开始有初步计划,然后去了银行网点蹲点大约三个月,再是构思铺排,真正动笔大约是2015年底,结束于2017年底。
之所以写这部小说,主要是想尝试一点新的、与以往题材风格不同的东西,拓宽写作背景和视角,从不同角度展现上海这座城市以及城市中的人的生活。2010年,我曾在《人民文学》上发过一个中篇《倾国倾城》,也是发生在银行里的故事。相比之前的日常题材,似乎写得更过瘾。又觉得不尽兴,像是还有话未说完。这或许便是创作《城中之城》的初衷。上海是公认的金融大都市。写上海,从这个角度展开,可写的地方有很多。
澎湃新闻:会有不少人认为金融与诗意,与文学“不沾边”。
滕肖澜:确实,“金融”给人一种冷冰冰、实打实过了头的感觉,而文学则是绵延的、感性的、一言难尽的。我对这个题材的兴趣,主要还是源于前面所说的,想换个风格。之前作品大多是以家庭生活为背景,而这部《城中之城》的题材角度则更为宽广,专业性也比较强,对我的挑战也比较大。
我是一个还蛮愿意去尝试新事物的人。探索一个之前不太了解的领域,去描摹去刻画,这种尝试本身就挺有意思的。所以,即便这个写作过程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以前,我也想去试试。看看是否可以把冷冰冰、实打实的金融写出几分暖意和空灵。
小说《城中之城》首发于2018年《收获》长篇专号(夏卷)
澎湃新闻:读你的小说总能感受到特别真实的质地。金融本身极具专业性和复杂性,你当时去银行蹲点的三个月主要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滕肖澜:谢谢。这篇小说的确写起来难度很大。因为我本人完全是个门外汉,所以在动笔前,我去银行网点蹲点采访了三个月。包括前台、信贷、投资、审计、结算等多个岗位。除了学习相关文件和案例,更重要的是看他们操作,听他们说话,把自己完全融入到那个金融的环境里。
我不奢望这部小说有多么专业,事实上我也做不到,只是希望不要有硬伤。因为小说不是金融工具书,它更多的还是写金融背景下的“人”。写人的命运。写人在不同环境不同境遇下所发生的变化,所面临的抉择。
澎湃新闻:对于“城中之城”这个名字,你有哪些考量?
滕肖澜:其实我特别不擅长给小说取名字。之前很多小说,直到写完了,word存的文档名还是“新小说”。这部小说我最早的名字是《心乡安处》,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但又有些拗口,后来还是与我的好朋友薛舒一起商量,才定了《城中之城》。上海是全国的金融城,而陆家嘴金融城又是上海这座金融城的“城中城”,差不多便是这个意思。
小说《城中之城》
澎湃新闻:从《城里的月光》到《乘风》,从《城中之城》再到《心居》,你的作品几乎都和上海有关。你曾说希望自己笔下的上海“是真实的、感性的、值得尊敬的。她不仅仅是一座城市,而更是一个信念、一份希望、一种精神”。《城中之城》希望传达给读者怎样一种精神?
滕肖澜:《城中之城》是写两代金融人。小说里人物众多,线索丰富。我希望能写出他们的复杂性。正如金融业的风格是严谨而丰富,我希望我这篇小说也是严谨而丰富,同时又是细腻的,大气的,有意义的。能表达人性的复杂,行业的复杂,生活的复杂。
就像小说里那件“白衬衫”,虽然人人都知道再怎么爱惜,白衬衫最终肯定会泛黄变黑。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小心打理,要竭尽全力。一方面,生活不是“非黑即白”,有它无奈的地方;另一方面,却又是“事在人为”,有值得坚守的东西。是非场、名利圈,哪里都是一样。冷冰冰的金融场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我想让读者和观众记住里面的人物,而不止是故事。
银行新人陶无忌(白宇帆 饰)
澎湃新闻:“人就像是一件白衬衫,再怎么爱惜,总归也会慢慢发黄、变黑。”白衬衫可以说是小说《城中之城》里一个很重要的存在,你知道电视剧中会突显它的作用吗?
滕肖澜:我没有看过成片。但从片花中,能看出“白衬衫”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征。对于身处金融世界的人来说,“穿着干净的白衬衫走上岗位,不能几天工夫就变黑了”这句话,也许永远都不会过时。
支行副行长赵辉(于和伟 饰)
审计负责人苗彻(王骁 饰)
澎湃新闻:在这次的金融人物群像里,你最希望谁能“出圈”?
滕肖澜:《城中之城》确实是写群像。作为原著作者,我对每个人物都有感情。事实上,在创作的时候,撇去正派反派那些硬指标,其实我更希望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处在他/她的位置,都有令人动容或是值得怜惜的部分。
澎湃新闻:从 《心居》 到这次《城中之城》,你对小说影视化有哪些感受?你认为好的影视改编是什么样子的?
滕肖澜:文学与影视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可以相互成就的。前者提供相对稳健的母本;后者为其插上翅膀,让更多的受众可以看到。我觉得好的影视改编,倒不见得是一比一还原,而应该是吃透原著的气质,结合影视自身的特色和元素,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把文学性与市场规律相融,让观众看到一部既精彩好看、同时又意韵无穷的影视作品。简单来说,便是叫好又叫座。
澎湃新闻:你特别擅长从小人物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不慌不忙地去写上海的“大”与时代的“大”。但电视剧的叙事节奏会更快,观众也会比较期待强烈的戏剧冲突,你认为这两者可以如何平衡呢?
滕肖澜:小说是小说。剧本是剧本。尤其在我改编了《心居》之后,更是深有体会。两者虽然都以文字为媒,但创作结构和表现手法却是完全不同的。简单说来,小说会更写意更自由,而剧本则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冲突要吸引人,要步步为营。
至于两者如何平衡,我个人觉得,这点可能对于编剧来说会考虑得更多,如何在创作中兼顾艺术性和市场性。而对于小说作者来说,这并不是问题。写作应该是个完全放空的过程,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材,用相对最有把握的技巧,调动所有的经验和能量,尽全力去写。除此之外,别的都不必想。
《城中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