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凤行》导演邓科:赵丽颖是一如既往的优秀和敬业

来源:资讯浏览次数:494发布时间:2024-04-14 02:16:34

《与凤行》之前,导演邓科的上一部爆款剧是《赘婿》。他擅长在古装类型中找到创新点,并加入独特的轻喜剧风格,打上属于自己的创作烙印。接下《与凤行》这个项目,也是因为剧本有创新性。

“一开始,我就没把它当作仙侠玄幻去看待。”邓科说,“九鹭非香这个作者,她的作品是具备当下年轻人视角的。”

邓科觉得《与凤行》很像一个当代故事:一个很要强的职场女性误入一段田园慢生活,并和一个男人产生了情感,但后来她又很理智地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当再次与男人相遇,她逐渐懂得不要把太多责任压在自己身上,要享受当下。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故事的核心非常当下和年轻,看完会让人很治愈、放松。剧集的前6集是在一个小院里完成了拍摄,没有像传统仙侠剧一上来打打杀杀,各种宿命三界,而是一个‘田园慢生活’,这都让我很有创作冲动。”

这种田园慢生活方式的前六集,在当下市场的古装剧里是罕见的,邓科直言:“我们团队在阅读时,有直观的判断:这个文本呈现出来的味道是好的。我们几个核心的主创,包括丽颖,我们都觉得保持这部小说原有的味道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希望能让观众感受到它那种舒展与特别。”

在最开始,邓科对《与凤行》的定位就是“一个讲人的故事”,“这部戏的推进主要是靠人物的情感变化去推进,当你对这些人物已经产生情感认同了,他们就像你的朋友一样,你很难割舍。”

本次,赵丽颖不但担任《与凤行》主演,也首次承担电视剧监制职务。邓科表示,赵丽颖在很早期就确定了参与,对主创团队来说是“很踏实的”。在他的实践与观察中,很多时候,市场上的项目会面对演员档期突然敲定,整个团队要为此疯狂赶进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但《与凤行》则是有着长达一年半的筹备时间,“在拍摄前期,制片人郑中莉、我、赵丽颖我们三个人就一起进行了大量探讨,定下了项目基调和方向。”

和赵丽颖合作,邓科表示她是“一如既往的优秀,也如大家传说的那样敬业”。邓科和赵丽颖是同龄人,“我们交流会直接一些,两人聊创作就像在聊天,我觉得导演跟演员能形成这样的一种交流状态是最好的。如果我们导演跟演员,在沟通上还要考虑措辞,考虑对方情绪,沟通一定不会那么直接高效,但这个项目她进入得早,前期我们已经磨合一年多了,进入拍摄时,我们已经很熟悉、无话不说了。”

《与凤行》导演邓科(左)和赵丽颖在片场

在邓科观察中,赵丽颖已经是很有自己风格的成熟演员,要刺激成熟演员拿出全新的表演,就要“给她新东西”。“她是感受型演员嘛,你把灯光摄影机位甚至调度改了之后,她都能瞬间捕捉到,并且状态很好。”比如前几集被大家热议的“扔缸”情节,就是邓科在现场丢出来的新设计,一试之下,赵丽颖和林更新在现场直乐,都觉得特别好。这一笑点,在剧情中,后来成为回忆杀中的泪点。

邓科日常涉猎广泛,喜欢尝试,动漫、音乐、电影,甚至短视频,都能成为他创作灵感的来源。《与凤行》里,他还客串了开篇第一集的卖“凤凰”的小贩,“我一看剧本,就觉得这个小贩挺有意思的,当时就动了私心。副导演给我提了一堆人选,我就一直给他使眼色,最后我说我一定要找个‘重量级’的,他说谁?我说:我。”

《与凤行》剧照

从这次客串里,他感受到了演员的不易:暴露在所有人的眼光和聚光灯下,内心处于极度敏感和脆弱之中。这又让他对如何保护演员的表演创作,有了新的思考。同样,在他看来,处于幕后的导演,其实也无时无刻不“暴露”在观众眼前:小到一套衣服用什么颜色,大到一场戏如何调度,导演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暴露他自身的特质,“你无法隐藏自己。只有你是一个有趣的人,有好奇心的人,你创造的世界才会被别人喜欢。”

邓科凭借《赘婿》和《与凤行》成为双平台破万导演

【对话】

作品独有的味道

澎湃新闻:《与凤行》的美学风格和视听上,前期是怎么去寻找方向的?

邓科:我一直希望我做的每个作品,都要有一些它自己独有的味道。《与凤行》筹备时间很长,赵丽颖也是很早就确定参与出演,这对我们主创团队来说是很踏实的,我们有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可以跟她多次探讨碰撞,包括根据演员自身的一些特点去做剧本和服化道的一些准备。

《与凤行》剧照

首先,我做了个非常详细的导演阐述,大概500多页。里面对所有主场景和世界观进行了风格划分。像人间,人间我们给的关键词就是“岁月静好”,当时找了一些参考图,那种田园氛围,斑驳树影,小河小溪,突出那种阳光感,江南水乡感。然后请音乐老师先做了个悠扬的乐曲,图片和音乐一有,基本各个部门的主创都能知道这个行云小院应该是怎样的风格了。

灵界是女主的家,是个很热闹的地方,所以我们觉得它应该会有点像重庆的洪崖洞,地形结构层层叠叠,美学上呢,我们又参考了敦煌。所以现在看到女主的服装配饰,包括灵界的色调其实有点敦煌味道。

仙界我们确定的是偏道家文化的感觉,意象上有很多仙鹤、松树,整个仙界建筑巨大,地界辽阔,人迹罕至,我们自己开玩笑,仙界就是容积率很高的别墅区,灵界都是烟火气很浓的生活小区。

澎湃新闻:之前采访杨秉音老师,也提到你是位对音乐要求很高很新的导演,聊聊这个音乐创作的过程?

邓科:我一直觉得音乐特别重要,它有时候能先于画面,给到观众一种直观的感受。很早之前,我就确定了碧苍王一定要有一首战歌,代表着她的性格和精神。我也是很明确要用唢呐。唢呐那种穿透力,是很多乐器难以匹敌的。找音乐团队,我也是想找比较年轻、不套路的团队。我当时正好看了一部动画剧集,对其中一首曲子《大黑天》印象深刻,就联系了作者杨秉音老师,他是《与凤行》第一个邀约的幕后主创。

一般来说,都是拍摄完成后才会找音乐制作团队,但我们前期就找杨老师了,与他一起开了很多次会议,请他把一些比较重要的音乐,比如《碧苍战歌》这种,优先做出来。当现场拍摄的时候,我就可以把音乐放出来,有音乐作为情绪的铺垫,所有主创就更能了解我们要的是怎样的感觉。

《与凤行》剧照

仙侠剧不像都市剧,也不像偏落地的古偶剧,那些类型是一说大概故事,观众能对它的气质和环境有具体且比较统一的想象。但仙侠,你说神仙的宫殿什么样,天外天什么样,每个人理解不同,脑海中的呈现也不同。

而我需要把每个主创人员的想象相对来说框在一个比较统一的范围里去创作,那音乐是最能呈现情绪和感受的,现场放音乐给主创们,他们会被那种或悲悯、激昂的情绪感染,这种东西一定能体现在他们的创作中。

“大白”式导演

澎湃新闻:如何去引导演员做出好的表演,是每个导演的课题。你在这方面是哪种类型的导演?

邓科:曾经有一个演员评价过我,他是说在我的剧组他特别愿意去试错,说我是那种“大白型”(《超能陆战队》人物)的导演,会给演员安全感。就是我可能不会明确地要求演员:我们要去一个什么方向。我习惯站在演员的身后,跟演员商量好,大方向别错,剩下的咱们一块儿去走。

《与凤行》导演邓科(左)和赵丽颖在片场

其实演员是很脆弱的。你想啊,聚光灯照在你眼睛上,乌压压的人围在现场看着你,你能感受到他们的气息,但看不清他们的表情,他们在凝视着你,也许心底评判着你,此时可能工作人员一个微表情被你捕捉到,你都会被打击到,负面的工作环境和他人反馈会让演员产生应激反应。所以此刻演员是需要很强的信念感的。

而演员表演,一定有他(或她)最安全的表演方式:不出错,也能完成任务。但如果要让他们尝试一些新东西,比如演得更夸张一点,更歇斯底里一点,就需要给他们安全、正面的创作环境。我习惯让演员在我的剧组里去任意尝试,让他们没有负担地去做表演尝试。我们可能都不知道最终呈现出的感觉,这种创作上的未知是最让我兴奋的。

当然,可能正好这几年,我接的项目类型也适合用这种方式创作,都是偏轻喜剧/古装剧的市场向作品,只要让演员呈现出更轻松自然的状态,那就是对的。但如果相反,比如我去拍悬疑剧,那我也得改变创作方式了。

《与凤行》剧照

澎湃新闻:感觉你作为导演,是一个现场的氛围营造者的角色。

邓科:对,让大家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和情绪,这其实很重要。

澎湃新闻:《与凤行》创作中你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邓科:特效。从结果来说,现在大家觉得特效还不错。但《与凤行》在制作时涉及两万多个特效镜头,是由十几家特效公司共同完成,这也涉及怎么去分门别类管理这些素材及团队管理上的问题。十多家公司,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进度,不同的工作地点,要完成同一个项目,怎么管理?所以当时我们确实走了些弯路,但也学了很多经验。最终剧集上线的时候,我才看到了全部的特效,当看到所有完整效果、场景组合在一块的状态,我看得热泪盈眶:在我看过无数次它的各种形态的版本之后,终于有一次看到它的完全态了。

我觉得作为职业导演,特效是逃不了的,我很幸运,这次能通过《与凤行》把整个特效流程酣畅淋漓地体验一遍。

《与凤行》剧照

“你无法隐藏自己”

澎湃新闻:上次《赘婿》的时候,聊到了喜剧经验对你创作带来的帮助。想继续聊一下这次在《与凤行》中对于喜剧创作的实践和思考。

邓科:我觉得喜剧是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比如悬疑或惊悚,它是有一些规则跟套路,你可以反复使用的,但喜剧太依赖于个人了。所以每次做不同的项目,喜剧部分的呈现,一定是要根据演员去量身定制,比如像林更新他的喜剧风格是怎么样,赵丽颖的喜剧风格应该是怎样的,以及他俩组合起来又会有怎样的效果。

这次我们《与凤行》总体定位是一种淡淡的冷幽默,不是靠两个演员去抖很机灵的大包袱,而是那种熟悉之人之间的玩笑和默契。两位演员他们足够的优秀成熟,当我们统一了喜剧方向之后,他们能迅速在这个氛围里,给出最好的东西。音乐上,我也让杨秉音老师给出一种有点活泼感的音乐,去加强这种喜剧感。

澎湃新闻:从动漫、影视、短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内容里,对你的创作带来的帮助是什么?

邓科:我跟大家一样,会偶尔刷抖音会刷到两三点的,也很喜欢去“广场”看看大家的反馈,冲浪速度可能都“8G”了(笑)。我希望可以离观众更近一些,我本身也是一个喜欢接地气生活的人。我觉得导演一定要涉猎得够广,什么都要去了解一些,这是会帮助到创作的。

《与凤行》剧照

澎湃新闻:很多长剧集导演对短视频是会有排斥心态的,但你好像完全不会?

邓科:对,很多东西你了解它的好与坏之后,没必要去抗拒。像我们这一代导演,经历了很多媒介和内容形式的改变。黑白电视、彩色电视、VCD、DVD、网络视频、网剧......现在是短视频时代。包括AI的发展,也势必在未来改变我们的创作方式。我们要做的不是故步自封,而是适应融合。

澎湃新闻:说到AI,你觉得它会怎样改变影视行业?

邓科:近的,可能是改变工作习惯,给服化道提供一些帮助?远的,我有时候会畅想一种可能性,我觉得未来导演会更像一个世界的创造者:营造一个世界,让你不仅仅是看一个画面,而是让你进入其中,身临其境去感受。有时候我甚至会胡思乱想,我们这个世界,会不会也是另一个维度的生物中的“导演”们的一种实验?

面对AI,我们还是要保持有趣、创造力跟好奇心。也许技术会被AI取代,但你如果是一个独特有趣的人,我想不会那么容易被取代。我跟朋友也聊,一个导演做一个片子,可能需要两三年,这个过程中,你要做上万个决定,小到一套衣服用什么颜色,大到一场戏如何调度,一个项目如何定调,你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暴露你自己本身的特质,你无法隐藏自己。只有你是一个有趣的人,有好奇心的人,你创造的这个世界才会被别人喜欢。